當細如發絲的金線在指尖纏繞定型,當流動的琺瑯彩砂在輪廓間暈染出斑斕色彩,一場跨越國界的非遺傳承與文化對話,在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禮遇金鑲”手工坊內悄然上演。7月8日及17日,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琺瑯新鋒實踐團”帶領留學生開展“琺彩華潮”東方美學體驗課。活動以指尖上的掐絲琺瑯技藝為載體,讓國際青年親手觸摸中國非遺的脈絡,更在中外美學的碰撞中,激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意火花。
活動首日,留學生們在展廳探尋掐絲琺瑯的“前世今生”,從宮廷技藝到現代創新(如樹脂應用)、再到助力鄉村振興的歷程。動手環節,他們臨摹《千里江山圖》紋樣,親手掐絲、填色。強烈的文化碰撞在色彩選擇中顯現——非洲留學生偏愛濃烈的紅與橙,東南亞學生鐘情清新的藍與綠,賦予傳統紋樣新活力。來自乍得的Issa感慨道:“這樣的手工在我的國家只由女性承擔,所以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和體驗這樣的手工藝,男女平等參與創作,這讓我印象深刻。”
活動第二次升級為“共創工坊”。留學生們大膽融入本國文化符號——PETRO將坦桑尼亞圖騰轉化為幾何掐絲,MOUSTAPHA則國旗與國家領土巧妙結合……在匠人指導下,這些創意通過掐絲、填色、固化等工序,在留學生的認真創作中,化為一件件融合中外美學的實物藝術品。
留學生們不僅每人完成了2件個人作品,還合作創作了1組主題共創擺件,并用視頻記錄下創作故事與感悟。“金屬絲和樹脂能做出這么美的東西!我要告訴家鄉朋友,這是中國非遺的魅力。”來自乍得的Djamal在鏡頭前分享道。
本次活動是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國際化”傳承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親手制作,留學生們從體驗者轉變為主動的文化傳播者,深化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接下來,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留學生的相關作品與創作故事將通過多種媒體平臺展示傳播,讓源自指尖的“琺彩華潮”跨越山海,將中國非遺的魅力播撒向世界。


















照片:校融媒體中心
撰稿:楊菲菲
編輯:鐘嘉妍
責編:楊令、徐恒濤
總編:樊向前
稿件來源:財經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