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百千萬工程”號召,助力中山市地方特色水產產業發展,暑假期間,我校“水到魚行”實踐團深入中山市黃圃鎮及周邊區域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走訪市場、養殖場等多元渠道,系統探究當地水產養殖現狀與水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潛力,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青年智慧。


實踐團來到黃圃鎮進行調研座談。隊長林霖介紹了本次調研情況及年度計劃,并重點闡述了創新構想——將當地脆肉魚類與傳統臘味工藝結合,研發“臘魚腸”。
該構想得到了黃圃鎮團委書記陳衍芳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她建議團隊做好充分市場調研,精準評估產品接受度,并表示鎮政府將積極協調資源,對接本地養殖戶與臘腸加工企業,構建合作模式,全力推動項目落地。
在黃圃鎮政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水到魚行”實踐團實地走訪了黃圃泰上王臘味營業部,重點考察臘魚腸和臘魚干研發的市場需求與可行性。團隊成員認真記錄了臘味市場的發展現狀,并與營業部負責人深入探討了消費者對創新產品的接受程度。
通過對現有臘味產品種類、銷售數據以及顧客反饋的分析,實踐團成員們進一步明確了臘魚腸在風味、包裝和定價上的潛在優化方向。同時,臘味企業代表也分享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成功經驗,為項目后續研發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這些實地調研成果堅定了成員們的信心。
“水到魚行”實踐團將充分發揮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優勢,重點推進適合當地的魚類深加工產品研發項目,優化產品配方與生產工藝;同時,團隊成員將通過制作系列短視頻等多元化方式,助力拓寬當地水產及臘味產品的市場渠道,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黃圃鎮水產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青年力量。
目前,團隊已基于調研成果,初步確定了臘魚腸風味優化與包裝升級方案,并著手利用專業優勢進行產品配方與生產工藝的改良測試。未來,我校“水到魚行”實踐團將繼續深化合作,推動研發成果落地轉化,拓展多元化營銷渠道,以實際行動為中山水產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持久、創新的青年力量。

另外,“水到魚行 ”實踐團還前往張家邊中心市場及周邊市場,通過隨機訪談、問卷調研等方式,詳細了解普通民眾的購魚喜好與消費頻率。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在魚類消費上更傾向于鮮活、本地養殖的品種,魚類的新鮮度和性價比是民眾關注的核心要素,部分消費者對具有地方特色的魚類深加工產品表現出一定興趣,但對新型魚制品的認知仍較為有限。


實踐團一行前往中山市強晟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與當地養殖行業從業者和周邊養殖戶進行深度交流。團隊成員圍繞產業關鍵環節展開細致調研,詳細了解了本地養殖的主要魚種、養殖水體pH值以及定期水質檢測的標準流程;重點了解科學用藥及檢測情況。


“水到魚行”實踐團在實地調研期間,從青年視角出發,用鏡頭記錄中山水產養殖的故事,展現了中山水產養殖行業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潛力,吸引更多人關注這片充滿希望的藍色產業。
漁歌唱響百千萬,振興村景在漁行。“水到魚行”實踐團接下來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推動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共同譜寫漁業發展的新篇章,為中山市的水產養殖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陳嘉欣、林霖、蔡溱桂
編輯:鐘嘉妍
責編:葉仙紅、余家樂
總編:樊向前
稿件及圖片來源:健康產業學院“水到魚行”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