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師者如光,星火成炬。在我們身邊,除了在三尺講臺和實訓車間外,還有一群堅守基層一線、默默耕耘付出的老師——在“百千萬工程”的浪潮中,他們毅然奔赴中山市各鎮街的田野鄉間,以實際行動在解難題、促發展的征程中,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讓技術落到人民需要處,用專業和智慧助力鄉村振興,詮釋職教人的使命擔當。
這既是師者的堅守,更是育人的升華。今天,讓我們聚焦學校派駐各鎮街參與“百千萬工程”的教師群體,了解他們的故事和感悟,致敬這些奔赴基層的閃光力量!
人物名片:蔡昆余,中共黨員,包裝設計學院專任教師,講師。廣州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碩士,廣州平面設計師聯盟成員,ADOBE平面設計師、廣告設計師(三級)。2024年9月13日來到小欖鎮城市更新和社會服務中心掛職,投身“工改”和“百千萬工程”,主要參與宣傳、典型村建設、環境整治和優化提升等工作。
在小欖鎮東區社區,農地和路邊兩側曾經堆積的垃圾雜物、枯枝雜草,如今早已不見蹤影。近兩年來,小欖鎮積極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帶動和美鄉村建設,社區村居的“華麗變身”已拉開序幕。蔡昆余正是從高校到基層參與其中的一員,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在一線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增長才干。
“百千萬工程”涵蓋多個方面,其中著力做“美”鄉村這一塊,是重點推進落實的工作?!坝捎诟鱾€社區的客觀條件不太相同,遇到的實際問題也不一樣?!辈汤ビ嗾f,“只有及時到一線了解,才能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否則這些問題會成為日后工作推進的障礙。”
蔡昆余介紹,小欖鎮東區的農房密度較大,很多房子建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農路周邊的雜物看似是“小細節”,實則直接關系到村民的出行安全與生活質量,不僅擋路礙事,還容易滋生蚊蟲,是大家“看得見影響、卻常被忽略”的民生“大問題”。于是,他和工作組成員、社區干部、志愿者一起,開展多輪、持續的清理行動,環境變得越來越干凈,蚊蟲也明顯減少,就連呼吸的空氣都變得更清新舒暢。

【蔡昆余參與農房周邊環境整治行動】
聚焦社區環境整治,蔡昆余堅持每周開展一兩次暗訪活動。他與城市管理與綜合執法局的工作人員一起,騎著摩托車沿路進行巡查并記錄?!胺叛弁?,也許沒發現什么特別,但帶著問題去看,就會發現一些影響環境的痛點。”他說,“例如,沿街堆放雜物、廣告牌殘舊破損、衛生黑點、占道經營等現象時有出現,我們會認真記錄下來并轉發至上級督導小組,督促相關部門實地走訪并整改,共同推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井然有序?!?/span>

【經過清理后的社區環境變得干凈整潔】
另外,蔡昆余還參加了小欖鎮“百千萬工程”農房整治、典型村和美麗田園建設、國道沿線環境優化提升等項目。他介紹,工作組走村入戶了解村民的訴求并講解相關政策,同時持續推進整治工作,昔日殘舊破損的農房經過美化亮化,現在鄉村整體“顏值”得到明顯提升,村內道路干凈、美觀,“三線”規范整治,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更打造了清爽的“天際線”。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十分繁雜,而且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辈汤ビ嗾f,“只有身在一線熟悉農村和社區的環境,理解群眾的不容易,才能更好地了解群眾的生活和需求,通過我們的工作化解矛盾,才能更直接高效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經歷這一年多的基層工作,蔡昆余深刻體會到每一項工作的扎實推進,始于每一組數據的精準、每一份資料的完備。他認為,無論是騰挪搬移工業園、推動產業迭代升級的“工改”,還是“百千萬工程”系列工作,都需要群智群力、合力攻堅,既要破解當下難題,更要立足長遠謀劃未來。
“基層工作沒有捷徑,唯有俯下身子、沉下心來,以‘繡花’般的細致打磨每一個環節,才能為后續工作筑牢根基?!辈汤ビ嗾f,“在接下來的掛職鍛煉中,我將繼續發揮專業特長,沉下心腳踏實地干,同時立足崗位加強自身學習,助力‘百千萬工程’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在服務基層中不斷拓寬視野,提升干事創業的能力?!?/span>
撰稿/編輯:鐘嘉妍
責編:徐恒濤
總編:樊向前
稿件來源:組織宣傳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