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中山市制造業專場招聘活動在我校舉辦
10月28日下午,“‘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中山市制造業專場招聘活動”在我校立德廣場順利舉行。招聘現場匯聚了105家名優好企,共提供2846個就業崗位,月薪均在5000元以上,其中10萬以上年薪的崗位超200個,最高年薪達36萬元,吸引了3000余名尋覓“心儀好崗”的學生前來應聘。

我校高度重視此次招聘活動,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并全面做好宣傳和布置工作。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羅泳通,黨委委員、副校長岳巧云,二級學院相關負責人和教研室教師等到現場參加活動。
該招聘活動由中山市委人才辦、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主辦,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承辦,中山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教聯合體、包裝智能制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風電能源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支持開展。

【校領導羅泳通(左三)、岳巧云(左二)在現場了解招聘活動情況】

【招聘現場】
起薪點高,崗位覆蓋制造業全鏈條
本次招聘活動緊密圍繞中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重點聚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光電光學、現代時尚、燈飾照明、五金家居及先進材料等中山“十大現代化產業集群”,精準服務中山市及周邊城市制造業企業人才需求,著力構建“行業導向、需求牽引、精準對接”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高效合作育才機制。
招聘現場匯聚了來自中山、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的企業,包括通宇通訊、木林森、比亞迪、和勝工業鋁材等9家上市企業,以及漢邦激光、光大光學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囊括技術研發、工程制造、質量管理、采購物流、一線操作及文職支持等,覆蓋制造業全鏈條用人需求。活動還同步搭建線上招聘,讓無法到場的求職者可通過“云端”投遞簡歷,實現“零距離”高效擇業。


精準對接,技術英才“職”通名企
學生們在現場了解不同企業的招聘需求并結合自身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來自裝備智造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郭博楊,1小時內就將提前準備好的幾份簡歷,全部投了出去。隨后,他轉身走到附近的“職場賦能區”,免費打印了幾份簡歷。
“剛剛看了好幾家企業,我個人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前沿領域比較感興趣,希望能找到銷售和研發崗位的工作。比起薪資待遇,他更看重的是未來的發展空間。”郭博楊坦言,中山制造業底蘊深厚,自己學的電氣自動化專業就業面相對較廣,對于求職沒有太大壓力。“我所學的電氣自動化專業比較實用,對應崗位是制造業普遍需要的。中山制造業基礎良好,又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美食,是一座適宜生活和工作的城市。”
當天,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帶來天線調試員、技術員兩個崗位。“我們計劃對口火炬職院的現代通信技術和應用電子技術兩個專業招聘5個人。”該公司招聘人事專員戴軍透露,他們幾乎每年都到火炬職院開展招聘,今年在技術領域的總意向招聘人數為30人。企業會為新入職的員工購買五險一金,并提供食宿。目前,該企業訂單生產排期已至明年3月,急需一批技術人才。
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擔任通訊操作手兼駕駛員、我校退役大學生詹俊杰來到現場,在巨幅廣告牌上看到通宇通訊名字便直奔而來。“很對口!我對通訊領域的工作比較感興趣,自己也有一些經驗,就想從事通訊行業相關工作。”詹俊杰表示。與戴軍交流不到10分鐘,詹俊杰便填寫了工作申請表,與對方留下了聯系方式,“他結合我的自身情況和工作經歷,給予了我很詳細的發展規劃指導,我覺得很不錯,對未來就業也充滿信心。”


另外,會場還特別設置就業政策解讀、勞動權益保障、崗位精準推介、簡歷免費打印等多功能服務區,為求職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其順利就業保駕護航,營造了一個安心、便捷的求職環境。

【多功能服務區】
此次大型招聘活動不僅為我校學子與先進制造業企業搭建了一座高效對接的“橋梁”,更是一堂生動的職業規劃和就業實踐“課堂”。未來,我校將繼續攜手企業深化產教融合,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既為學生“找出路”,也為企業“進人才”,不斷助力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和技能報國的夢想。
撰稿:朱愷
編輯:鐘嘉妍
責編:黃信坤、徐恒濤
總編:樊向前
稿件來源:創新創業學院(產教融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