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AI賦能金課培育與建設訓練營”圓滿收官
11月18日下午,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立德樓407教室,當光電信息學院的吳桐老師將他那份融合了AI智能圖譜的《智能照明與實踐》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方案投映在大屏幕上時,現場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這份在兩天前還只是一個模糊構想的方案,如今已演變為一個目標清晰、路徑明確且充滿技術魅力的“金課”建設藍圖。這一刻,標志著為期兩天、濃縮了16學時精華的“AI賦能金課培育與建設訓練營”圓滿落下帷幕,也預示著一場深刻的課程教學變革,在我校悄然啟航。
一、破局:從“聆聽者”到“創造者”的培訓模式革命
國家第二期“雙高計劃”的核心任務是“五金”建設,而課程建設是“五金”中的核心,可謂是“核心中的核心”。但長期以來課程建設是我校內涵建設的短板,校領導多次強調必須開展課程“破局”行動。為此,校黨委委員、副校長蔣建平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謀劃具體事宜,教務部廣泛調研確定工作方案,并多次與二級學院交流商議,優選12門專業核心課程、對應12支“想干、肯干、能干”的課程團隊(共計55人)。
本次訓練營,作為學校精準響應“新雙高”建設要求、深化課程改革的戰略性舉措,其核心特色從一開始就無比鮮明:告別旁觀,全身心沉浸。教務部部長李海霞在開班動員中指出:“本次訓練營,不是信息的單向灌輸,而是一個共同的‘工作坊’。我們要求每一位老師帶著一門真實的課程進來,最終帶著一份升級后的、可落地的‘金課’建設方案出去。”
“我們以往的培訓,多是‘你講我聽’,理念很好,但回到自己的課堂,又突感無從下手。”參訓的健康產業學院副院長郭艷峰在學習過程中如是說。這正是我校教務部籌辦此次訓練營的初衷——打破傳統,來一場徹底的“金課鍛造模式革命”。
此次訓練營精心設計了總時長16學時的強化訓練體系。課程內容摒棄“大水漫灌”,采用“精準滴灌”,既有對國家級、省級金課政策與評審標準的深度解讀,為老師們錨定了“為何建”“建什么”等戰略方向;更有對“AI如何深度賦能教學流程重構”等前沿理念的剖析,為老師們打開了“如何建”的視野格局。
二、淬煉:16學時的“高強度”實戰突圍與智慧碰撞
理論的鋪墊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訓練營的真正核心,在于其后半程的沉浸式實操模塊。50余名來自裝備智造學院、光電信息學院、包裝設計學院、財經商貿學院、健康產業學院等不同專業的參訓教師,組成12支課程建設團隊,在專業培訓師的引導下,開啟了一場與擬建課程的“較真”旅程。
模塊一
課程診斷與精準定位。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師們運用“SWOT分析”等工具,對自己所授課程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發現我的課程知識結構雖然嚴謹,但與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關聯度不夠精準與顯性,這是需要突破的第一個痛點。”財經商貿學院的李巧丹老師在課程診斷報告中寫到。
模塊二
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構建。如何梳理課程對應的核心崗位群、拆解出典型工作任務、梳理出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標準,是課程重構的關鍵步驟,也是此次訓練營的核心學習內容。這一過程中,老師們現場基于“六步法”等方法論及Deepseek等AI賦能工作,團隊內充分探討,輸出相關數據,確保了課程內容與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
模塊三
思政元素的“鹽溶于水”。如何自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訓練營提供了多種挖掘與融入的方法論。光電信息學院副院長賴偉東分享說道:“我們討論的不再是‘這里簡單加一句愛國’,而是如何通過講述我國在光刻技術領域的突破歷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與家國情懷。”
模塊四
AI賦能教學資源開發。這是最讓老師們感到“腦洞大開”的環節。培訓師現場演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虛擬仿真案例、自動構建知識圖譜、生成個性化的輔導對話。財經商貿學院丁昭巧老師現場用AI生成了一個直播電商直播話術智能對話的場景實例,其高效與逼真的程度令同組學員驚嘆。“AI不是取代教師,而是將老師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讓老師更能專注于教學的設計、與學生的深度互動。”她感慨道。
訓練營全程貫穿“有輸入必有產出”的硬性要求。每一個模塊的學習之后,都緊跟著相應的成果輸出任務。教室里的白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思維導圖,鍵盤敲擊聲與小組討論聲此起彼伏。盡管課程安排極其緊湊,訓練強度堪稱“魔鬼”,但參訓教師們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大的內生動力。這種從“被動接收”到“主動創造”的角色轉變,是本次訓練營最寶貴的收獲之一。
三、引智: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為增強訓練的針對性與前瞻性,訓練營特別邀請了在職業教育領域課程改革成果豐碩的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周浩教授,進行了一場“一課一本·雙向賦能的金課程與教材一體化建設實踐與思考”實踐經驗專題分享。
周教授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帶來了深職大在國家級“金課”建設中的鮮活案例、實戰經驗與“避坑指南”。他從課程內容的遴選與重構、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到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課堂,逐一進行了細致剖析。“金課的建設,本質上是一場‘學習革命’,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重新設計教學流程。”周教授的這句話,引發了在場教師的深深共鳴。在互動環節,老師們就自己遇到的具體困境踴躍提問,周教授一一給予了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為參訓教師提供了清晰可見的課程建設“導航圖”。
四、啟航:從“訓練營”到“主戰場”的成果轉化
“這兩天,強度很大,但收獲更大!”在結營儀式上,一位學員代表激動地分享,“我們小組的課程方案,前后修改了五稿。每一次打磨,都是一次認識的深化。現在對回去之后如何改造我的課程,心里非常有底了。”
教師們紛紛表示,將立即啟動“營后行動計劃”,把訓練營中學到的理念、方法與親手打磨的成果,充分運用到日常的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中,將“藍圖”轉化為“施工圖”;并以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或一流課程為目標,持續推進課程內涵建設,助力學校“金課”培育工作整體邁上新臺階。
本次訓練營只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我校將以此為契機,著手搭建常態化金課建設交流平臺,有針對性地、有層級性地開展“金課”建設“工作坊”等后續行動,同時定期組織教學沙龍、成果展示會、優秀案例評選等活動,推動各學院間的經驗共享與成果轉化,形成課程“培育-建設-應用-推廣”的良性循環機制。
撰稿:張一平
編輯:鐘嘉妍
責編:李海霞、劉賽
總編:樊向前
稿件來源:教務部
2025-11-25 15:13
校園查號臺:0760-88291180學校辦公室電話:0760-88291180招生咨詢電話:0760-88291862繼續教育咨詢電話:0760-88291245,88291719
版權所有 ?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地址: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中山港大道60號|郵編:528436|網站管理員信箱:xinxizhongxin@zstp.cn|粵ICP備100090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