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裝備智造學院結合智能光電制造專業群特色和優勢,打造了一支以黨員教師為核心的“數字化創新設計與制造工匠訓練營”育人團隊,創新“三課堂(線上+線下+工匠訓練營)融通”教學模式,營造積極向上、比學趕超、為校爭光的文化氛圍,形成“黨建鑄魂 匠心育人”培養模式,培養了一批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專注、專心、專業的學生,沉淀和傳承“工匠精神”。
今年以來,通過團隊集體努力,全院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更創新高,其中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業技能競賽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9項,第十六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獲得機械類先進成圖技術賽道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機械類團體三等獎1項;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國賽銀獎1項,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省賽銅獎1項。在此基礎上,裝備智造學院響應學校戰略部署,探索出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系統一體的發展路徑,堅持內涵發展,逐步形成了特色育人品牌。
一、“三相”導師強隊伍
“工匠訓練營”以模具師資團隊為班底,組建專家團隊、建立工作室、制定工作制度,以“職業素養為主,知識技能水平為輔”選拔學生。根據“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工藝”“CAD機械設計”等賽項要求,設計周密的訓練任務及實施方案,為訓練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與基礎。同時發揮校、園區裝備產業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校企合作,構建了一支既懂技術、又精教學同時競賽指導經驗豐富的“三相”導師團隊。
一是“老中青”相融。導師團隊中既有30多年專業教育教學和帶隊比賽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中青年老師。導師團隊每年定期到企業“深海探珠”,了解最新技術和產業對技術人才的最新要求,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有獨特的理解和系統的訓練。二是“傳幫帶”相承。裝備智造學院的新老師也加入“入營”訓練,他們在“老教師”的帶領下,通過參與對訓練營學生的全程指導,教學水平和實戰經驗實現雙提升。三是“專與兼”相濟。訓練營聘請了企業技術骨干擔任技術指導,從企業一線角度對學員訓練和實操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測試,其中最關鍵、最突出的考察要素是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等工匠精神。


二、“三新”教學出成果
“新”體系。導師根據學員不同的特點和長處,將學員納入競賽訓練組、技能認證訓練組、創新項目組等不同的訓練組,結合職業技能大賽和企業生產一線的真實情況,明確教學目標,細化訓練內容,形成不同梯度和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學習和訓練的高效率狀態,提升技能的深度、廣度和精度。
“新”流程。訓練營借鑒英國EAL中心現代學徒制的認證標準,將訓練實施過程分為四個部分:一是基礎訓練,采用專任教師集中授課方式;二是強化專項技能訓練,由專兼教師和往屆獲獎師兄采用一對一、師徒傳承的方式;三是進行模擬競賽,保證學生每天完成一次模擬訓練、并要求對每次的模擬結果進行總結與反思;四是與兄弟院校進行賽前主客場拉練,進一步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新”規范。訓練營特別強調要關注規范和抓好細節,導師們要求學生從書寫的每一個字、編寫的每一個程序、操作的每一個步驟做起。在后期訓練中要求學員每天寫一個加工工藝流程,在正確性、規范性、完整性、合理性上由導師把關,將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
三、“三心二意”強過程
“數字化創新設計與制造工匠訓練營”育人團隊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離不開老師們的“三心二意”。“三心”即責任心、事業心、平凡心;“二意”即大局意識與危機意識。對學生擁有一顆責任心,對工作懷有一顆事業心,對自己擁有一顆平凡心,這是新時期教師的三顆必備之心。
作為教育人,我們將繼續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彰顯青春擔當,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撰稿:劉勇
審稿:王龍
稿件來源:裝備智造學院